海外最早突破的NFT也具有一定的金融属性,存在金融安全风险。 我国对数字藏品的发行和流通进行了相关限制,更加注重其艺术属性、原创属性等,这一数字藏品未来的市场规模奠定了健康增长的基础。
财通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国内数字藏品平台数量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国内数字藏品发行总量的爆发。 2022年1月至2022年4月,市场月发行总量分别达到4500万元、6000万元、2亿元、3亿元。
另一方面,更严格的监管和规范逐渐成为常态,尤其是对于已经开放二级市场的数字收藏平台而言。 今后可能会明确禁止寄售、倒卖、投机等行为,严格限制转让。 数字馆藏平台资质证书将需要上线,数字馆藏的发行可能需要审核和备案。
业内人士预测,未来我国将形成规范的数字藏品市场流通环境,持续发展创新型数字藏品,放大文化数字内容的营销价值和版权价值。 数字馆藏产业发展将迎来爆发期。
本期我们将对2022年以来国内数字馆藏相关政策法规进行梳理,以便读者能够直观地了解当前数字馆藏的发展现状。
2022年数字馆藏发展趋势
2022年4月1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明确指出确保NFT产品价值全力支持和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防止价格虚高、偏离价值基本规律。 坚决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严防非法金融活动风险。
2022年4月26日,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界产业委员会、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规范数字馆藏行业健康发展自律要求》,指出数字收藏产业是当前元宇宙的代表性领域之一,对于促进文化信息消费、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化转型、增强文化软实力、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字经济。
2022年6月17日,国家级数字文化创作规范治理生态矩阵成立大会暨国家版权交易保护联盟链启动仪式举行。 会上,发布了《数字文化创作标准化治理生态矩阵公约》(以下简称《公约》)。 这次会议及相关文件更加全面地规范了数字馆藏并指明了发展方向。 这也预示着市场正在逐渐步入正轨。
2022年6月30日,在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的领导下,近30家机构在北京联合发起“数字馆藏行业自律发展倡议”。 反对二次交易和投机、提高准入标准已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共识。 。 剥离金融属性、回归创意产品的数字收藏或许能帮助狂热的投资者回归理性。
2022年7月6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标准国家重点实验室区块链版权应用中心主编的《数字馆藏应用参考》发布。 《参考》介绍了数字馆藏领域涉及的相关资质,并相应取得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版权服务资质、《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和《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产权(数字)交易所等给予指导。
2022年7月14日,在2022可信区块链生态大会暨首届可信技术大会期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发布了《可信数据采集项目自律守则》和“可信数字收藏平台列表”。 目前已有36家单位正式签署《守则》,将严格遵守《守则》要求,严守行业底线。
2022年8月24日,上海数据交易所成立全国首个数字资产板块。 数字资产板块上线当天,上海数字交易所发布了《上海数据交易所数字资产板块管理规范(试行)》。 该规范主要涵盖了数字资产登记、数字资产公告、参与者权利义务等规则,可以实现数字资产领域的合规有序运行。
新浪声明:新浪发表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